李红点病又称李叶肿病、红斑病,主要为害李树叶片,果实也可受害,在李树栽培区均有发生,严重影响树势和品质,现将李红点病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一、发生症状
李红点病主要为害李树叶片,同时果实也会受到为害。叶片受害初期,叶面产生橙黄色、稍隆起、边缘清晰近圆形的病斑,以后病斑逐渐扩大,颜色加深,病部叶肉也加厚,其上产生深红色小粒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至秋末病叶转为深红色,正面凹陷,背部凸起,叶片卷曲,并出现黑色小粒点,即病菌埋在子座中的子囊壳。发病严重时,叶片上密布病斑,叶色变黄,影响光合作用,造成早期落叶。
果实受害后,果面产生橙红色圆形病斑,稍隆起,边缘不清,后期病斑变为暗红色,其上分布许多深红色粒点,病果常畸形,提早脱落。
二、病原及发生规律
病原菌为李疔菌,属于子囊菌亚门,无性阶段属半知菌亚门。子囊壳在叶片枯死后才完全成熟,病菌以子囊壳在病叶上越冬。翌春李树开花末期,子囊破裂,散发出大量子囊孢子,随风雨传播至李树叶片和果实上,导致发病。本病从展叶期至9月中旬均可发病,主要在6—7月发生为害。在气候异常、雨水较多的年份,该病发生严重,重症李子园减产达40%以上。
三、综合防治措施
1.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不同的李品种对红点病的抗性存在明显差异,其发病程度由轻到重的顺序是:胭脂李、猴李、芙蓉李、玫瑰皇后、黑琥珀李。选用抗病品种是一种防治李红点病的经济有效的方法。
2.加强管理,培养健壮树势。光照少、湿度大是该病发生的主要条件,低温多雨年份或雨季发病重,耕作粗放、有机肥不足、偏施氮肥、修剪不力、种植密度大、枝叶过密的李园发病重。根据李红点病的发生特点,应以加强栽培管理、科学施肥、合理修剪、促进通风透光、增强树体抗病力为主,从而减轻病害的发生。
①采取适当的栽植密度和整形修剪方式,改善果园通风透光条件。
②合理改良土壤,增加土壤透气性。
③加强肥水管理,增施有机肥,增强树体的抗病能力。
④做好中耕,防止李园湿度过大;保持排水沟通畅,防止果园积水。
3.注重清园,降低病菌基数。由于李红点病病菌以子囊壳在病叶上越冬,翌春开花末期产生子囊孢子随风雨传播,分生孢子在侵染中不起作用,没有再侵染。在李树冬季休眠期将散落在园中的病叶、病果彻底清除出园,集中深埋或烧毁,是行之有效的防病方法,所以冬季清园工作十分重要。
4.适时用药,提高防治效果。
①结合冬季清园,在春季萌芽前喷施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
②在开花末期或展叶初期喷布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000~2500倍液,或25%苯醚甲环唑乳油2000~25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进行防治。
③在发病初期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④在谢花10天后,结合食心虫防治喷施世高2000倍液,或甲基托布津400倍液,或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交替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