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周周致富经 > 正文

农业技术 | 羊肚菌规模化大田高效栽培技术

发布日期:2022-07-12 15:59 来源:《农家科技》杂志

羊肚菌号称“菌中之王”,是一种珍稀食用菌品种,味美,口感柔嫩,营养价值高。人工种植的羊肚菌出菇时间快、周期短,市场价格可观,种植前景好。近年来,贵州省瓮安县立足实际,积极培育经营主体,大力发展种植羊肚菌,羊肚菌规模化大田生产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种植规模逐渐扩大,大大提高了农田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瓮安县羊肚菌播种一般在10月底至12月初进行,这时气温基本上低于20℃,适合羊肚菌的菌丝生长和子囊果的形成。根据以往种植经验,本文从田地整理、菌种选择、播种、出菇管理等环节,介绍羊肚菌大田栽培技术,以供种植户参考。

1.选地。可选择土质疏松、靠近水源,且排水良好的地块。

2.田地整理。大田种植时,可选择畦作的方式。先用松土机耕地,深度控制在20厘米,畦面宽100厘米,畦沟宽30厘米。羊肚菌栽于畦面,畦面上均匀挖两道种植沟,两沟距离在50厘米,沟深6~10厘米,沟宽20厘米左右,畦沟可起到很好的排水、防涝作用。

3.建棚。羊肚菌菌丝生长需避光、保湿,而子实体的生长需要弱光保湿,光线过强或温度不够,都不利于菌丝和子实体生长,所以,应搭建人工遮阳棚。一般分为平棚和拱棚两种方式:

①平棚。平棚的棚顶平整,搭建成本低,棚内面积较大,空气流通通畅,便于田间操作与管理。具体作法是:使用钻孔机在地面上沿同一方向分行钻孔,钻第一行孔洞时,孔洞与孔洞之间的距离是3~5米,孔深控制在0.5米,钻完孔后插上竹竿,竹竿长度为2.5米,竹竿露出地面约2米。第一行钻孔工作结束后,再钻第二行孔,每行距离大概控制在3~5米。依此类推,直至将种植面积合理利用完。接下来,就是做好遮阳网的固定工作:在竹竿顶端钻出垂直的小孔,用脱膜线把横纵的竹竿连接成一个整体,形成稳固的棚架,然后在棚架上铺遮阳网,可选遮光率为75%的遮阳网。遮阳网固定完成后,为了得到更好的遮阴效果,可在播种沟两侧撒些小麦种,播量以2千克/亩为宜,小麦种优先出土生长后,可为羊肚菌起到一定的遮阴作用。在平棚内种植羊肚菌,保持土壤湿度很重要,适合菌丝体生长的土壤相对含水量为50%~70%,为此,应用喷灌设备的雾化喷头,将水加压雾化喷到田间,维持羊肚菌在平棚内生长所需的土壤含水量。

②拱棚。拱棚相对平棚来讲,高度比平棚矮,搭建时,需要门形钢管做骨架,取长度为3米、直径为8毫米的钢管弯成顶部长1米、两侧高1米的门形,每间隔2米插一个钢管,插入土层深度控制在0.3米左右,用脱膜线将钢管骨架连接,再盖上遮阳网。水分保持上,喷灌设施应在遮阳网上方,保持喷水位较高。若此时外界温度升高,可用稻草铺于遮阳网上方,起到遮阳降温的作用。

4.菌种选择。根据瓮安县的气候条件,一般选择六妹系列的羊肚菌品种进行栽培,购买栽培种时应选择到口碑好、生产正规的菌种公司采购,避免因菌种质量问题造成生产受损。好的菌种颜色纯,有菌香味,菌丝生长整齐;坏的菌种五颜六色,有臭味、酸味、酒味,菌丝生长杂乱无章。

5.播种。为确保土壤的湿度保持65%左右,播种前两天需进行田地浇灌,直至土色变深发暗,手捏成团、抛之即碎,手上留有湿印,为适度含水量,适宜播种。将菌种剥去袋子后,捏碎至直径1~1.5厘米大小的菌种块。在厢面上开20~30厘米间距的小沟,沟深5~10厘米,将揉碎的菌种撒施沟内,每亩菌种用量150千克左右,之后用铁耙子将厢面上的土回填沟槽,覆土3~5厘米厚,并用黑色薄膜进行覆盖,膜上要开少量的直径2厘米的孔,起到保温、保湿、通气的作用。

6.“补料”操作。在播种后1周左右,看到厢面上出现“菌霜”,即无性孢子层,此时要进行“补料”处理,对准备好的营养袋的一面进行开口或者开孔处理,按照每亩地平均1800个外源营养袋的标准,将开口或者开孔的一面紧扣在厢面上。

7.保育与催菇。播种之后,为确保菌丝的健壮生长,要抓好温度、水分和营养的控制,温度控制在8~18℃,土壤湿度控制在60%左右,空气湿度控制在75%左右,如土壤表面发白,可轻微雾化喷水。营养袋摆放15天左右,气温回升后,进行撤出营养袋、移除地膜、增大通风、浇透厢面(注意避免积水)等催菇处理,白天地表下5厘米处温度控制在8~12℃,夜间降低棚内温度(地表温度)至3~5℃,拉大温差至10℃以上,切记避免低于0℃的低温(地表温度)出现,以免原基发生后冻伤而夭折。

8.出菇管理。第二年2月以后,随着气温回暖,羊肚菌菌丝发育速度明显变快,瓮安县羊肚菌出菇期一般在春季3—4月,此时,菌丝长出羊肚菌的子实体。

①温度控制。由于春季昼夜温差大,降水量偏多,有利于促进子实体的生长,一般情况下,羊肚菌子实体在10~18℃内均可生长。若温度较高,可铺盖2~3厘米的稻草进行降温处理,也可以在早晨、傍晚、阴天打开遮阴网,适当通风,确保羊肚菌能吸收充足氧气。

②光照。羊肚菌子实体有向光性,光照对子实体的形成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适度的散射光是生产优质羊肚菌的必要条件,散射光的强度,对羊肚菌的色泽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在出菇期,将光照控制在“三分阳七分阴”最为合适。

③湿度控制。出菇阶段要求土壤含水量在50%~70%,这是羊肚菌顺利生长的必要条件。空气湿度控制在85%~90%,喷水时,以少量多次为原则,最好以喷雾补水为主,确保给水均匀、适量。

9.采收和加工。羊肚菌的菌盖脊与凹坑棱廓分明,说明羊肚菌成熟了,可及时采摘。此时,肉质厚实有弹性,羊肚菌香味浓郁,单菇最重,品质最好,若不及时采摘,极易造成羊肚菌过熟,商品质量下降。采摘后来不及销售的鲜菇要及时干制,可用烘干机进行干制,然后将烘干的羊肚菌装入密封的塑料袋内储存。

10.常见问题。

①羊肚菌播种后出现杂菌污染。原因:羊肚菌养菌阶段常常出现绿霉、链孢霉等杂菌污染,主要原因是菌种裸露在地表、土壤水分偏大、温度偏高造成。防控措施:播种前进行晒地、石灰消杀等工作;播种后养菌阶段严格控制土壤湿度在55%~65%,出菇阶段空气湿度控制在90%左右,严防高温高湿,通过加强通风降温降湿;有杂菌生长的地方,可用生石灰覆盖。

②羊肚菌出现烂根。原因:羊肚菌出现烂根主要由于细菌污染引起的,常常有一股难闻的腥臭味或酸臭味。防控措施:播种前进行杂物清理、污染物清理、石灰预处理、暴晒等;播种后通过通风降温,控制棚内的空气温度,避免出现高温高湿等不利环境因素;当发生细菌性病害的时候,用生石灰将发生区域覆盖或圈住,避免病原物向周围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