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周周致富经 > 正文

农业技术 | 早稻-马蹄轮作高效栽培技术

发布日期:2022-06-24 07:55 来源:《农家科技》杂志

马蹄是广西贺州市八步区的特色经济作物之一,栽培历史悠久,年种植面积在2000公顷左右,主要分布在贺街镇、莲塘镇、大宁镇、桂岭镇等乡镇。马蹄种植经济效益可观,是农民重要的经济来源。早稻-马蹄轮作是八步区常见的栽培模式,该模式能改良土壤,提高土地利用率,减少病虫害和提高产量,既保障了粮食生产,也发展了经济作物,增加农民种植收益。马蹄主栽区因连年种植、早稻收割过晚而马蹄种植迟、马蹄自行留种等原因,出现了马蹄品种退化、产量降低、病虫害严重等问题,为解决马蹄种植上出现的问题,笔者通过调查八步区马蹄主要种植区域,从茬口安排、品种选择、栽培技术要点等方面,总结了早稻-马蹄轮作高效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一、适合种植的自然条件

八步区位于广西东北部,地处湘、粤、桂三省(区)交界处,气候温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9.9℃,日照1587.3小时,降雨量1550.3毫米,无霜期299天。八步区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耕作层中沙壤、重壤、中壤所占比例较大,占全区耕地面积的90.15%。充足的日照、水资源及肥沃的耕地为水稻-马蹄轮作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茬口安排

早稻在3月上旬设施播种育秧,大田种植在4月上旬,7月中旬收割;马蹄在4月中旬育苗,7月下旬定植大田。早稻收割后预留7~10天耙田、整地、沤田,充分的种植田准备为马蹄生长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三、早稻栽培技术要点

1.选用良田良种。选择土壤耕层深厚,有机质丰富,理化性状好,有硬底层,保水保肥力强,灌溉和排水方便的田块。为了能按时衔接早稻采收后种植马蹄的安排,早稻应选择优质高产早熟良种,如选择迟熟品种会影响后面的马蹄种植。

2.适时早播,培育壮秧。早稻采取保温措施育秧以实现早育早插,可采用大棚或小拱棚播种育秧,于3月中旬选择晴天播种。育秧采用塑料软盘育抛秧,可发挥水稻小苗带土抛栽利于秧苗扎根、无回青期、提早分蘖、低位分蘖的作用。每亩大田用353孔塑料软盘55片、种子2千克,种子浸种催芽前先用咪鲜胺或强氯精等消毒药剂处理,播种后搭拱覆盖塑料薄膜。

3.合理密植。秧龄20~25天,叶龄4~5叶时,日平均气温高于15℃即选择晴好天气抛秧移栽,每亩抛植2.5万蔸左右,过密过疏会影响水稻后续生长,应根据田块肥力适当密植或稀植,抛后及时查苗补。

4.合理施肥与水份管理。早稻需肥量较大,肥料管理应施足基肥,有机肥与无机肥搭配施用,早施分蘖肥,巧施抽穗肥,补施微量肥。耙田时每亩施腐熟农家肥1000~1500千克,移栽后5~7天每亩施尿素5千克加氯化钾8千克分蘖肥,移栽后10~12天施第二次追肥,用尿素10千克加氯化钾10千克。抛秧后40~45天在幼穗分化的第2~3期,灌浆期每亩用磷酸二氢钾0.25千克加尿素0.5千克对水喷施,或追施(15-l5-15)复合肥5千克。

5.水分管理:浅水插田,短期深水护秧,秧苗返青后,浅水管理,干湿交替促分蘖。水稻分蘖时,茎蘖数要达到一定数量后再进行脱水晒田,要减少水稻的无效分蘖数,保持良好的田内通风通气状态,促使其根、芽生长保持正常。水稻生育中期,浅水管理、间歇灌溉。幼穗分化始期,进行第二次晒田7~10天。水稻抽穗后,干干湿湿管理,收割前7~10天排干田水以利收割。

6.病虫害防治。在病虫害防治方面,应综合防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水稻品种选择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有效控制植株数量以提高抗病能力。稻飞虱及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等虫害可采用黑光灯或者性诱剂诱杀。在用化学药物防治量,根据各个阶段的病虫害种类科学用药,不使用高毒农药,选用低毒、低残留且高效的农药种类。水稻病虫害主要有稻瘟病、纹枯病、福寿螺、稻纵卷叶螟、三化螟、稻飞虱等。

四、马蹄高产栽培技术

1.种苗选择。八步区马蹄种植以前多采用自留马蹄作种,近年来,随着马蹄组培苗的推广,越来越多的种植农户选用脱毒组培苗作种苗。目前八步区主要栽培品种为广西农业科学院生物所选育的“桂蹄3号”。

2.苗田准备。马蹄应在大田定植前80~85天开始育苗,马蹄组培苗育苗安排在4月中旬,选择前茬未种过马蹄的田块作育苗田,提前20天左右犁田翻晒,每亩施腐熟农家肥500千克、过磷酸钙30千克作底肥,在第一次耙田后施生石灰50千克进行土壤消毒、耙烂沤田,在移栽前2天进行二次耙田。

3.种苗繁育。马蹄组培苗每亩用量在150~200株,育苗采用两段育苗法,先进行第一阶段培育壮苗,第二段组培苗扩繁。

育苗方法:将马蹄组培苗从袋中取出清洗干净培养基,用牙签或指甲从根部进行分株,尽量不伤根,用强氯精(三氯异氰尿酸)进行消毒。将清洗消毒好的组培苗按株行距10厘米×10厘米插在提前整好的畦面苗床上,栽后用竹片搭小拱棚盖薄膜,如遇晴天加盖遮阳网,保持苗床湿润不积水。移栽3~5天后即可拆除遮阳网,薄膜根据天气情况打开,打开一头或两头,当组培苗返青且日气温回升至15℃以上时,即可拆除薄膜。水分管理:组培苗移栽时保持畦面湿润、行沟有水,在移栽10天左右可回浅水。马蹄组培苗第一阶段育苗时间较短,可不追肥,移栽后25~30天,当株高达20~25厘米,就可以进行第二阶段的组培苗扩繁。移栽时要注意拔苗时少伤根,尽量带泥移栽,提高成活率,移栽株行距为70厘米×80厘米。移栽10天苗返青后,可每亩追施三元复合肥15千克加尿素5千克,每10天施一次,同时防治病虫害。第二阶段组培苗扩繁时间45~50天,时间过短苗分蘖数不够,时间过长易造成分蘖的苗老,影响移栽大田后的分蘖能力。当每株组培苗分蘖出20~25株苗时,即可移栽大田定植,移栽前10天停止施肥。

4.大田定植。早稻收割后及时犁田翻晒,每亩撒石灰50千克消毒,然后灌水沤田,耙田时施腐熟农家肥1000~1500千克与复合肥50千克作基肥。马蹄大田定植在7月中下旬,最迟应在农历立秋前移栽,否则会影响马蹄产量。移栽株行距根据定植时间而定,原则早疏晚密,一般采用60厘米×50厘米或50厘米×50厘米。移栽前喷一次送嫁药,选择健壮优质秧苗小心挖起,不要损伤植株基部根茎,经消毒后移栽大田,随挖随栽,当天起苗当天种植。小部分马蹄组培苗会存在变异问题,移栽时要注意剔除,否则会影响产量。变异苗主要辨识特征:植株匍匐茎较细、节间较长、分蘖特快、茎叶色与其他苗不一样的植株。

5.肥水管理。

①水分管理:前期浅水,中后期深水,遵循浅水喷药、深水施肥原则。马蹄苗定值大田后正值高温天气,移栽后可短期深水护苗,待苗返青后保持浅水4厘米左右促分蘖,苗满田封行后,晾田2~3天(以田土表层出现微裂为宜),控制过多分蘖防徒长,促进根系向深生长,使茎粗壮,增强植株抗性。中期保持在5~8厘米水层,在后期马蹄球茎形成期及膨大期保持10~15厘米深水层,减少分蘖与养分消耗,促进马蹄转入生殖生长,提高大果率。

②追肥管理:前期促分蘖以勤施薄施为主,中后期以钾肥为主并配合追施微量元素肥。定植完成经7~12天返青后开始追肥,每亩施复合肥10千克和尿素5千克;移栽20天后至9月中下旬,是马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期,每亩施复合肥15千克与适量微量元素肥,每10天施一次,连续3次;9月底至10月初,昼夜温差逐渐增大,马蹄开始下带进入结荠期,每亩施复合肥20千克、钾肥15千克,每10天施一次,连施3次。

6.病虫害防治。马蹄病虫害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种植田块冬季清除残茎枯秆,犁田翻晒,灌水沤田;种苗选择脱毒组培苗;施肥以有机肥为主,控制氮肥,配合增施磷、钾肥,提高马蹄植株抗病能力。清洁田园,加强田间管理,发现病害植株及时拔除。

①马蹄主要病害有:秆枯病、白粉病、枯萎病。秆枯病可用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爱苗(30%苯甲·丙环唑)1500倍液、43%戊唑醇2000倍液,每7~10天喷施一次,轮换用药;枯萎病防治可用:90%恶霉灵2000倍液和50%多菌灵800倍液,7天左右喷施一次,连喷2~3次;白粉病:发病初期可用50%嘧菌酯2000倍液或15%三唑酮l000倍液防治。

②马蹄虫害主要为白禾螟,可在田间安装诱捕器诱杀成虫。化学防治:杀虫单与高效氯氰菊酯复配使用,对荸荠白禾螟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卵块孵化高峰期可用5%氟虫腈800倍液、或90%杀虫单1000倍液与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l000倍液防治,隔5~7天喷一次,连喷2~3次。

7.采收与储藏。11月下旬,马蹄地上茎秆逐渐枯死、倒伏,地下球茎至皮色呈深红褐色时,即可进行采收。马蹄的采收期较长,可从11月下旬采收至翌年3月,可根据市场价格分期采收。采收前排干田间积水,割掉马蹄茎秆,晒干表面土层以利采收。马蹄采收一般使用六齿钢耙采挖,商品果与烂果、小果分开装袋,未及时销售的马蹄可用带内膜的编织袋密封存于室内储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