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营养钵苗造林,能够保持苗木根系完整、不伤根,使苗木充分利用营养钵中原有的营养土和水分,不用缓苗,直接生长。容器苗与裸根苗造林相比具有抗干旱、耐瘠薄、造林成活率高的特点和优势,使用营养钵苗造林将有效提高干旱瘠薄阳坡和沙地造林成活率,提高造林工程建设质量。现结合生产经验,对营养钵育苗造林技术介绍如下。
一、营养钵育苗技术要点
1.适时采种。选择耐旱性较好、生长健壮、树龄5~20年、没有病虫害发生的树作为采种的母树。种子采集回来后不要堆放在一起,而要在干净的地面上薄摊一层,其间勤翻动,晾晒7天左右一般果实即可开裂,及时收集种子。之后将种子晒干,并将其中的杂质、瘪粒等剔除,接着将防虫粉剂倒在种子上,混合均匀后用干净的布袋包裹好,置于室温下储藏。
2.科学选地。育苗地以选择排灌设施完善、地势平坦、背风向阳、土质肥沃、土层厚度超过50厘米的地块为好。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就地育苗,可在山下育苗、山上造林。育苗地选好后开始做床,苗床长、宽分别为8~10米、1.2米,床之间预留的地埂宽度在30~50厘米,便于后期日常操作管理。苗床表面要平坦,操作行上可平铺一层薄膜,一来起到节约水源的作用,二来可以减少水对操作行的侵蚀。苗床的深度因营养钵的高度而定,一般前者高于后者1~2厘米即可。
3.营养钵选择。育苗中选择的营养钵一般为塑料材质,厚度一般要求在0.4~0.8毫米,依口径大小有12厘米、14厘米、18厘米等多种规格,按深度分有10厘米、15厘米、20厘米等型号,可结合培育苗木的类型以及规格选择合适规格的营养钵。为了确保育苗期间树苗有良好的透气效果,营养钵的中部、下部均要设计多个小孔,孔径在2~5毫米,中部、底部一般安排小孔数分别在5~10个、2~6个,以利于根系健壮生长。
4.营养土配置。营养钵育苗的营养土建议就地取材,可将生土(要求土质致密、有较好的保湿透气效果、没有受到病虫害的污染、养分较多、价格低廉)与细沙、农家肥按3∶1∶1的比例混合均匀后用硫酸亚铁粉末等进行消毒处理,1周后即可用于装钵。一般在3月底土壤解冻后即可进行装钵。提前将营养土拌和均匀,用小铁锨铲土将营养钵装满,并洒水将营养土压实,在苗床上将营养钵整齐排放好,为后期的灌溉、点种、管理等提供便利,营养钵之间的缝隙填满细沙。通过装袋,可以形成良好的根团,且不易散开,重量也相对较轻,运输、育苗操作时便于携带。
5.催芽。播种前需要进行种子的催芽,以提高播种后的出苗率。催芽方法一般包括混沙催芽、温水浸种催芽、混雪埋藏等,以温水浸种催芽的方式最为常用。一般先将种子浸泡在水中,捞出浮起来的瘪粒,之后浸泡在0.3%~0.5%硫酸铜溶液中消毒,15~30小时后捞出用清水冲洗干净,然后将消毒好的种子浸泡在温度45℃的水中,保持恒温24小时,之后取出种子放在阳光下进行晾晒,勤翻动,环境中的湿度条件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当催芽至1/3左右的种子裂嘴时即可用于播种;也可将种子浸泡在温度40℃左右的水中,10~15分钟后将种子捞出浸泡在冷水中,24小时后将表面浮起来的杂质等清理干净,捞出饱满的种子冲洗干净后浸泡在0.6%左右的高锰酸钾溶液中进行消毒,2~4小时后捞出摊在室内地面上,面上覆盖一层麻袋以起到保温催芽的作用,勤翻动,一般翻2次/天,当1/3左右的种子露白后即可用于播种。
6.播种。春季播种一般营养钵的装土在4月上旬左右,装袋结束后灌入0.5%左右的硫酸亚铁等溶液进行消毒,待营养土的表面摸起来不黏手即可,播种选择点播方式,在4月中旬开始。秋季播种在土壤封冻之前进行。播种以春季进行为宜,各地的环境有所差异,因此具体的播种时间会随之变化。播种时将种子放在营养钵内土表面,用大拇指将种子按压到土壤中,深度在0.5~1厘米,点播量为3~4粒/个营养钵,之后在其上覆盖一层厚0.5~0.8厘米的腐殖质土或者过筛的细沙土,并在苗床上盖上一层遮阳网,以避免阳光直射。
7.苗期管理。种子播种后在营养钵上方覆盖一层麻袋等材料,灌透水,一般经过10天即开始出苗。出苗阶段,可在每日的下午6~7时进行灌溉,不可灌大水,要喷小水,让营养土保持湿润状态。播种后20~30天幼苗即可出齐,将苗床上的杂草及时防除。当苗长出真叶时即可在阴天将上方覆盖的麻袋等掀开。当幼苗的高度达到4厘米左右时即可进行间苗,每个营养钵内选择长势健壮的1~2株苗保留下来,加强对草害的防除。有的营养钵内未出苗,可将其他营养钵内多余的幼苗移栽过来。间苗后立即灌水,当苗木长势稳定后即可结合实际进行肥水运筹、除草等管理。
二、移栽造林
1.造林时间选择。北方地区造林一般在土壤解冻后即可进行。营养钵幼苗栽植后容易成活,造林的时间可适当延迟,7﹣8月造林也可取得较好的效果,以降雨多、土壤中含水量高的春季造林成活率最高,可以降低在干旱季节造林而大量灌溉所产生的人力及用水成本。
2.苗木选择及运输。苗木造林时需要选择有着完好的土球、苗木长势良好、没有病虫害发生、营养钵钵体完整的苗木。如果育苗地与造林地之间距离较远,运输期间一定要对营养钵做好保护措施,动作要轻缓,不要堆压,以免破坏营养钵内土球的完整性,切记不可造成苗木损伤。运输到造林地后,尽量在当天全部栽植完,以免因失水过多而导致苗木死亡。
3.栽植。提前进行鱼鳞坑整地,靠坑壁的位置进行栽植穴的挖掘,如果造林地的地力水平较高,可以直接全面整地、一次性造林。栽植穴的深度结合营养钵的高度而定,一般高于营养钵上口2~3厘米即可。栽植穴的直径结合营养钵的直径而定,一般比营养钵的直径大1倍即可,要求可以保证幼苗根系舒展。
栽植时要在保证营养钵土球完整的基础上将营养钵体去除掉,之后将带土球的幼苗放到栽植穴内,回填土壤,要求将土球完全覆盖住,填土期间多次踩土,确保土球与造林穴内的土壤之间接触紧密、没有缝隙,保墒的效果明显。
4.造林后管理。除遇大旱高温的天气需要人工干预养护浇水外,苗木在造林后一般不用浇水。营养钵苗木自身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栽植后出现缓苗属于正常生理现象。当年造林后期可以进行扩穴、除草管理,以减少杂草与苗木之间争夺水肥。造林后的第二年即可进行定株除草,并科学开展有害生物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