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周周致富经 > 正文

农业技术 | 柞木袋料香菇高效种植技术

发布日期:2022-05-06 14:51 来源:《农家科技》杂志

柞木袋料香菇具有肉质厚、味鲜美的特点,是香菇中的上品。近年来南召县立足当地实际,在保护林业资源的前提下,把柞蚕产业、食用菌产业有机结合,把养殖柞蚕轮伐修剪下来的树枝作为袋料香菇栽培的原料,每年11月到次年1月轮伐修剪柞坡,12月到次年4月制作香菇菌棒,4月到6月放养柞蚕,6月到11月生产出鲜香菇,把林业资源保护与柞蚕放养、食用菌种植有机结合,形成一套循环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称之为“林蚕菌一体化”工程,实现了变废为宝,使柞木袋料香菇产业迅速发展壮大,成为全县的特色支柱产业。但柞木袋料香菇种植对技术有很高的要求,稍有不慎,将造成血本无归,使菇农蒙受损失。本文结合当地菇农多年的种植经验,对柞木袋料香菇种植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木屑处理。柞树修剪后及时收集枝干,用树枝粉碎机粉碎,调整木屑颗粒在4~8毫米之间,粉碎后的木屑应及时晾晒,防止霉变,以晒至木屑干燥为度。

2.袋料栽培中塑料袋的选择。袋料栽培中选择装料的塑料袋时,应根据灭菌方式选择相应的塑料袋。常压灭菌时,要选择宽14~17厘米、长50~55厘米、厚0.05~0.06厘米的聚乙烯塑料袋;高压灭菌时,应选择宽14~17厘米、长50~55厘米、厚0.04~0.05厘米的聚丙烯塑料袋。

3.袋栽香菇原料配制。利用柞树木屑生产香菇,出菇的多少与培养料营养状况有直接关系,一般营养料越丰富,原基分化越多,出菇越多,质量越好,因而在栽培时要注意增加原料的营养供给,以利提高产量。一般按原料的多少加入16%~20%的麦麸、1%的白糖,生产中常用的培养料配方为:78%木屑、20%麦麸、1%石膏粉、1%白糖,加适量水。

拌料时先将木屑、麦麸、石膏粉干料混拌均匀,用少量水将白糖溶解,再将白糖水与干拌原料混匀,加水至原料总重的60%左右,反复翻拌原料4~6遍,保证培养料均匀吸水。

4.原料装袋。原料拌好后要及时装袋,防止长时间堆放变质,影响出菇,原料装袋前,先用塑料绳将袋一头扎起来,用火熔封,然后装料,料要装得均匀、紧实,有条件的用装袋机装料,袋装好后将袋口绑牢扎严,整个装料过程控制在6小时以内。

5.原料袋灭菌。装好料的料袋要立即灭菌,灭菌可采用高压灭菌,也可用常压灭菌。高压灭菌时保持温度125℃灭菌3.5~4小时,常压灭菌在98~100℃环境下灭菌8~20小时,灭菌后停火焖一夜出锅,防止袋内外空气倒流造成污染。

6.接种。接种前先把接种室清扫干净,然后每立方米空间用10毫升甲醛、5克高锰酸钾或5克霉灵烟雾剂熏蒸消毒,准备几个转移菌袋的塑料筐(塑料筐用0.1%~0.2%高锰酸钾溶液消毒),把刚出锅灭过菌的料袋运到接种室,将接种用的菌种、胶纸、打孔器、75%的酒精棉球、接种工具一同放入接种室,关好门窗,每立方米空间用5毫升甲醛、2.5克高锰酸钾熏蒸消毒,待料袋温度降到28℃以下,开窗通风,在气味散尽后开始接种。

接种时要穿戴干净,打孔时用75%的酒精棉球擦打孔部位,用打孔器在料袋侧面打穴播种,通常一个料袋打5个孔,一侧打3个孔,另一侧打2个孔,用接种器(镊子)从菌种瓶内取出菌种接入孔内,用方方3厘米左右的胶布将孔口封严。料袋接好种后,搬入培养室将接种穴朝外呈“井”字形码放,进行发菌。

7.发菌期管理。接种完到菌丝长满料袋并达到生理成熟这段时间为发菌期。管理的重点是创造发菌的环境条件和防止杂菌侵染。

要求发菌场干净、干燥、通风、遮光,无污染源。进袋发菌前对发菌场所每立方米空间用10毫升甲醛、5克高锰酸钾或5克霉灵烟雾剂熏蒸消毒,发菌室地面撒石灰,防潮防杂菌。然后将菌袋移入发菌室呈“井”字形摆放,横向每行3~4袋,依次向上逐层排放,温度高时可少垒几层,温度低时可多垒几层,排与排之间要留有走道,以方便室内作业,提高通风降温性能。

接种后保持发菌室温度在20~23℃,空气相对湿度在60%~65%之间,暗光,通风,以利菌丝健壮生长。10天后进行翻袋,将料袋上下左右位置调换散热。在翻袋过程中检查杂菌污染情况,如出现污染,及时捡出污染菌袋处理。以后每周检查一次。20天左右,菌丝向接种口的四周蔓延,菌丝圈直径可达8~10厘米。每天开窗通风2~3次,通风时间掌握在30~40分钟,最好掀开接种穴封口胶布的一角,以满足菌丝生长对氧气的需求,注意不要全部掀开胶布,防止培养料水分散失。随着培养料内氧气的增加,菌丝生长加快,袋内热量也会增加,要防止高温烧菌,如室内温度偏高时,可减少菌袋垒放层数,扩大菌袋间距,白天加厚遮盖物,夜间气温低时通风等方法降温。经过60~70天,菌丝长满菌袋。待菌袋内壁四周菌丝出现膨胀,有皱褶和隆起的瘤状物,且逐渐增多,占整个袋子面的三分之二,手捏菌袋瘤状物有松软感,接种穴周围稍有棕褐色时,表明菌丝已达到生理成熟,可进入转色管理。

8.转色期管理。栽培袋经过60天左右的发菌培养,菌丝长满培养料后,把菌袋运到出菇场,用小刀沿袋纵向割破薄膜,取出菌柱摆放在出菇架上,覆盖干净的塑料薄膜,周围压严,保温保湿,白天温度控制在20℃左右,夜间温度控制在10~12℃,每天早、晚通风1~2次,以后随生长量增加,逐渐增加通风次数,每天通风3~4次,这样连续几天,菌柱表面即可逐渐转为褐色,这层褐色菌皮,对菌柱有保护作用,具有调温保湿、隔热、抗杂菌作用。也可采用不脱袋出菇的方法,在菌丝发满后,直接摆放在出菇室,待菌袋接种穴周围出现香菇子实体原基,用小刀割破原基周围塑料袋露出原基,边出菇边转色。出完第一潮菇后,整个菌袋转色结束。

9.出菇期管理。在香菇转色后,揭去塑料薄膜,拉大昼夜温差,环境温度保持在10~20℃,昼夜温差控制在8~10℃,空气相对湿度维持在90%左右,经过1周左右,菌柱表面褐色的菌膜出现白色裂纹,就会长出菇蕾。出菇较多时,要适当“疏蕾”,每棒留10朵左右为宜。在子实体七八成熟,菌膜破裂,菌盖没有完全伸展,边缘内卷,菌褶全部伸长,并由白色转为褐色时,及时采摘。采收时一手扶住菌柱,一手捏住菌柄基部转动着拔下,采大留小。

10.采菇后管理。全部采完能采的香菇后,要通一次大风,晴天气候干燥时,可通风2~3小时;阴天或者湿度大时,可通风4~5小时,使菌柱表面干燥,然后停止喷水,干燥养菌4~5天,让菌丝充分复壮生长,待采菇留下的凹点菌丝发白时,给菌柱补水,补水时可将菌柱直接在浸水池中浸泡,也可用补水器直接插入菌棒补水,补水以水浸透菌柱、菌柱重量略低于出菇前的重量为宜。补水后,将菌柱重新摆事实放在出菇床面上,重复第一潮菇的管理出第二潮菇。以后每潮菇均按这样的方法管理,香菇菌棒可出菇4~5潮。

采收后的香菇去除菌柄基部杂质,将鲜菇菌柄朝上均匀摆放在烘筛上,用火或其他热源均匀加热,烘干时温度先低后高,起始温度38℃,每隔3~4小时升高5℃,最高不要超过65℃,通过烘干控制含水量在13%左右,以利长期贮藏和运输。如没有烘干设施,也可将香菇摊放在通风好、阳光足的席上晾晒,当晒到半干时,将菇翻动,直到晒干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