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是对油菜生长发育实施调控,促进油菜多发分枝、实现高产的关键时期,由于油菜苗情差异较大,对不同田块的油菜需根据具体情况,抓好分类管理。
一、生长过旺油菜的春季田间管理
春季生长过旺的油菜,春节前后已经封行且进入蕾薹旺盛生长时期,薹高普遍在20厘米以上,个别单株甚至现蕾开花。由于抽薹后植株抗寒能力明显下降,部分田块的油菜因冬季低温,茎秆被冻伤开裂,给病菌侵入、后期倒伏埋下了隐患。
此类油菜追施蕾薹肥最佳时机已过,面临的主要风险一是抽薹开花过早,有可能遭遇春季低温冻害,影响油菜正常结实,或出现“分段结实”现象;二是茎秆开裂后易被菌核病等病菌侵入,加之自身抗倒能力下降,很可能出现倒伏甚至“翻花”,影响后期收获与最终产量。因此,此类油菜春季田间管理重点是防冻、防病、防倒。
其主要措施:一是掐掉过早花蕾。对明显生长发育过快,预计开花时间过早,遭遇低温冻害可能性较大的个别田块或单株,要果断将主茎顶部的花蕾和花朵掐掉,一方面增强植株抗冻能力,防止开花过早受冻,减轻灾害损失;一方面集中养分促进中下部侧枝生长,通过提高中下部侧枝产量,以弥补主茎损失。二是补施磷、钾肥及微肥。追施蕾薹肥是提高油菜产量的重要措施,但此类油菜已错过最佳追肥时机,也不宜再追施氮肥,为确保后期各种养分供应充足,提高成角率,增加角粒数与千粒重,可采取叶面喷肥的办法,为油菜补充磷钾肥及微肥。一般亩用100~150克磷酸二氢钾、30~50克速乐硼,对水45~50千克,对油菜地上茎叶进行均匀喷雾,蕾薹期与初花期各喷一次。三是防治菌核病。越是生长旺盛、抽薹过早、茎秆开裂的油菜,发生菌核病的风险越大,菌核病发生越严重的田块,油菜倒伏的风险也越大,因此对生长过旺的油菜,尤其要注重菌核病防治。可亩用25%咪鲜胺乳油40~50毫升,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80~100克,或15%绿氯啶菌酯乳油50~60毫升,或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30~40克,对水45~50千克喷雾。可结合叶面喷肥,在油菜蕾薹期与初花期各喷一次,如果油菜花期遇雨,预报菌核病发生偏重,需在油菜盛花期补喷一次,确保防治有效。如果有其他病虫害,可同时进行防治。另外,对易渍水的田块,春季还要清理“三沟”,防止后期因田间渍水,环境湿度过高,导致油菜病害加重而早衰减产。
二、生长正常油菜的春季田间管理
春季生长发育正常油菜,春节前后植株生长健壮、开始抽薹,但薹高不超过20厘米。对此类油菜,春季可按照常规管理。
其主要措施:一是巧施蕾薹肥。一般视苗情长势,在薹高10厘米左右时,亩施尿素10~15千克。长势弱的油菜,肥料可适当早施、重施;长势强的油菜,肥料可适当晚施,且要控制氮肥用量。二是抓好叶面喷硼。特别是对缺硼比较敏感的优质油菜,要在蕾薹期、初花期各喷一次硼肥。在叶面喷硼时可加入磷酸二氢钾,为油菜后期生长适当补充磷、钾肥料。对抽薹后叶色发黄、有脱肥迹象的油菜,还可在叶面喷肥时加入250~300克尿素进行混合喷雾。三是抓好以菌核病为主的病虫害防治,一般结合叶面喷肥施药1~3次,具体次数需根据当年气候与病虫发生情况确定。对集中连片油菜,可使用植保无人机进行“飞防”,以方便作业、提高效率。四是抓好清沟排渍,尤其是水田要疏通“三沟”,确保排水流畅。
三、生长偏弱油菜的春季田间管理
此类油菜俗称“三类苗”,今年面积较大。其具体表现为,春节前后油菜植株小、长势弱,绿叶数少、叶面积不足,有的虽已开始抽薹,但迟迟不能封行。其主要原因,一是播种、移栽偏迟,二是肥料不足,三是田间湿度大,四是所处位置冬季光照差,积温不足、阴冷潮湿,导致油菜生长迟缓,春季封行困难。
年前能否封行,是衡量油菜年后能否实现高产的重要指标。此类油菜由于苗小、苗弱,因此单株产量受限,同时春季还面临行间杂草的竞争与威胁,因此其田间管理重点,要放在中耕除草、追肥促长上。
其具体措施:一是中耕除草。春草猛如虎,生长偏弱的油菜行间空隙大,容易滋生杂草,春季应及时中耕除草,同时清除田间黄死叶片,一方面疏松土壤、提升地温,促油菜植株迅速生长,一方面使杂草得到有效控制,避免气温回升后杂草疯长,跟油菜苗争夺水肥、阳光。二是追肥促长。对生长偏弱的油菜,春季追肥要早、要重,要结合中耕除草,见薹即开始追肥,每亩开沟施尿素15~20千克,促油菜尽快生长,扩大绿叶面积,同时抓好中后期叶面喷肥,保证肥料供应充足,提高单株产量。三是降低湿度。今年生长偏弱的油菜,大部分都分布在水田,播种、移栽时受持续降雨影响,整地质量较差,“三沟”标准偏低,导致遇雨雪天气田间湿度即明显偏高、土壤板结,影响油菜生长。春季是油菜旺盛生长时期,要注意在中耕除草同时,加深、疏通“三沟”,降低田间湿度,以此提升土温,促进油菜地下根系发育和地上植株健壮生长。四是防病防倒。生长偏弱、封行困难的油菜,后期由于植株间缺乏相互支撑,更容易出现倒伏,因此春季要结合中耕除草,壅土培蔸防倒,同时抓好菌核病防治,尽量减少油菜倒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