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周周致富经 > 正文

农业技术 | 绿色食品水稻种植关键技术

发布日期:2022-01-18 16:17 来源:《农家科技》杂志

范县地处黄河滞洪区,通过引黄淤地、改良土壤,使得昔日的盐碱低洼地变成了豫北的“稻米之乡”,早在2000年就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绿色水稻种植基地”。目前,范县的水稻种植面积达30万亩,稻谷产量近15万吨。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和丰富的水土光热资源造就了范县得天独厚的农业优势,特别适合于发展绿色食品水稻。经过多年实践和探索,笔者结合范县实际,总结出绿色食品水稻种植关键技术,供种植户参考。

一、基地选择与建设

选择远离交通干线、无污染的地区,没有污染源和潜在污染源的农田。在绿色食品水稻生产区周边设置有效的缓冲带或物理屏障,以防止绿色食品水稻生产基地受到周边生产、生活带来的污染。建立生物栖息地,保护(生物)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以维持生态平衡,保证基地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不对环境或周边其他生物产生污染。

二、品种选择

选用的水稻品种具有抗病虫、抗逆性强,丰产性能好、米质优、米粒外观及适口性好,垩白度、透明度、胶稠度、碱消值、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等各项指标达GB1350-1999稻谷标准。目前,范县主推绿色优质稻品种有新稻18、新稻20、新稻22等。

三、育苗

1.苗床选择。选择无污染、地势平坦、背风向阳、水源方便、土壤肥沃、pH值7.8~8.2的地块育苗,每亩本田准备50~60平方米秧田。

2.秧田整地作苗床。秧田于冬前、初春多次耕翻,冻垡、晒垡,深耕20~30厘米,最后一次耕翻前,达到“肥、松、细、软”的秧田质量标准。播前3~4天完成作苗床,秧畦宽1.2~1.5米,长度不超过15米,床土深翻20厘米,床间留沟,然后浇透底墒水,达到泥烂、面平,床面高低差不超过l厘米,抹平床面待播种。

3.种子处理。播种前先晒种1~2天,然后用清水浸种2~3天。

4.适期播种。于5月上旬播种为宜,最迟不超过5月12日。每亩本田用种量2.5~3千克,每平方米苗床播干种100克左右。将种子均匀撒于秧床上,稀播均匀,使种子三面着泥,然后再均匀覆盖1厘米厚的盖种营养细土。

5.秧田管理。出苗前一般不灌水,播后8~10天灌第一次水,之后每隔4~5天灌一次透水,保持湿润生长。移栽前2~3天,秧田灌水润秧。

四、本田整地施肥插秧

1.耕整土地。前茬黑麦收获后,秸秆粉碎还田,每666.7平方米用量1000千克,耕翻20~25厘米,平整田块高低相差不超过2厘米。土壤盐碱的稻田耕翻后灌水泡田、排水洗碱2~3次;土壤较肥沃、不盐碱的稻田,可不进行泡田排水,可早晨灌水、下午插秧。

2.平衡施肥。大田耕整前,每亩基施充分腐熟牛粪1000千克,商品有机肥400千克,硫酸钾复合肥20千克。不用进行泡田洗碱的稻田,耕地前施底肥,做到全层施肥。需要洗碱的稻田,泡田洗碱排水后施底肥,作耙面肥。

3.插秧。6月中旬抢时插秧,做到随收麦随整地插秧。扩行距、缩穴距、减少穴苗数,行穴距配置方式33厘米×l0厘米,每穴3~4苗,每亩l.8万~2万穴。带土移栽,随拔随栽。栽秧时灌3厘米浅水层,做到花搭水插秧。插秧深度2~3厘米,以不飘秧为度。

五、田间管理

1.科学灌水。插秧后灌3~4厘米深水层,护苗返青。分蘖期浅水(2~3厘米水层)和湿润(露泥)灌溉相结合,做到浅水勤灌。分蘖末期排水晒田。排水晒田标准:一是苗到不等时,每亩总茎数达到34万~40万茎时,开始晒田;二是时到不等苗,时间到了分蘖末期就排水晒田。晒田晒到“田边鸡爪裂、田内丝毛裂,人进不陷脚”为止。长势旺、土质烂、泥脚深的早晒、重晒,晒7~10天;长势差的迟晒、轻晒,晒5~7天;盐碱地、新开稻田只晾不晒。拔节后灌3~4厘米浅水,间歇勤灌水。进入孕穗期保持3~5厘米浅水层,勤灌水;抽穗、开花期,稻田必须建立3~5厘米水层不断水。齐穗后干湿交替,以湿为主、湿润灌浆。成熟收获前3~5天断水落干。

2.人工除草。稻田进行人工拔草,必须经过2~3次的人工拔草才能彻底清除。

3.科学追肥。在6月中旬,每666.7平方米追施尿素10千克。在8月下旬,每666.7平方米追施硫酸钾复合肥10千克。

六、主要病虫害防治

1.主要病虫害。病害有稻瘟病、纹枯病,虫害为稻飞虱。 

2.防治原则。绿色食品原料水稻生产,应从作物病虫害整个生态系统出发,重点采用农业措施、物力措施、生态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滋生而有利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病虫害所造成的损失。必须使用农药时,应优先使用植物源、生物源和矿物源农药,有限度地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有机合成农药,严禁使用NY/T393规定禁止使用的农药。

3.农业防治。培育分蘖壮秧,提高植株的抗逆能力。实行宽行窄株栽培,合理密植,增加田间通风透光率,减轻病虫害。减少化学氮肥的施用量,实行测土配方施肥,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合理灌溉,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与蔓延。

4.生物防治。积极保护和利用虫害天敌,利用田间的有益动物——蛙类治虫,也可用生物制剂防治害虫。 

5.物理防治。采用震频式杀虫灯、田间悬挂黄色粘虫板或黄色板条等物理装置诱杀翅目害虫;人工捕捉,拔除病株和打捞病菌体。 

6.化学防治。根据防治对象的生物学特性和为害特点,提倡使用生物源农药、矿物源农药,禁止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和致畸、致癌、致突变农药。使用化学农药时,严格按照NY/T393的要求控制施药量与安全间隔期。

①稻瘟病。稻瘟病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减产幅度大,严重时减产40%~50%,甚至颗粒无收。稻瘟病分布在全国各稻区,主要为害叶片、茎秆、穗部,以其为害时期、部位不同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谷粒瘟。防治稻瘟病,可每亩用40%稻瘟灵可湿性粉剂60~75克对水30千克喷雾防治;可施药两次,安全间隔期为:早稻14天,晚稻28天。

②纹枯病。水稻纹枯病,俗称云纹病、花脚秆,属真菌性病害。是近年来南方水稻经常发生的主要水稻病害之一,主要为害叶鞘、叶片,严重时可侵入茎秆并蔓延至穗部。防治纹枯病,可在水稻分蘖期丛发病率在15%~20%、孕穗期在30%以上时,每亩用5%井冈霉素水剂200毫升对水40~50千克喷雾防治;可施药2次,安全间隔期为14天。

③稻飞虱。稻飞虱是刺吸式口器害虫,它为害的部位都是在水稻管茎的下部,用口针吸食管茎的液汁,又因飞虱繁殖极快,一只虫能产700只左右的后代,如不积极防治,会造成茎管枯软,稻穗不能供得营养,减产减收甚至绝收。防治稻飞虱,每亩可用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6~3.2克(有效成分0.4~0.8克)对水40~50千克喷雾防治;可施药2次,安全间隔期为28天。

七、收获贮藏

10月中旬,当全田水稻黄熟谷粒达到95%时,及时使用机械收获。稻谷收获后及时晒干或机械烘干,在含水量低于14%时进行安全储存,以免霉烂变质。绿色食品原料稻谷储存仓库应清洁卫生、无污染、干燥、通风良好,无虫害及鼠害,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储存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