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在全国多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都有种植,作为粮、经、饲兼用的作物,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特别是畜牧业和玉米深加工链的拓延和产业扩张,玉米需求量逐年增长,目前已呈现供不应求局面。近期以玉米为原料的生物燃料乙醇的迅速发展,使得本已偏紧的供求关系更加紧张。从长远看我国玉米需求将保持刚性增长,玉米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为充分发挥玉米良种高产潜力,加强玉米生产技术集成,实行良种良法配套,必须注意以下高产栽培技术。
1.翻耕平整土地。播种前要犁耙好地,使土壤疏松、平整。重庆地区春季雨日多,土壤含水量大,在冬前未进行翻耕、开沟的玉米地,应该抢晴天用大马力旋耕机进行深耕,疏松土壤,杀死地下害虫和虫卵,杀灭土壤有害病菌和病毒。同时,可选用小型开沟机开厢开沟,以120厘米或240厘米为厢宽(包厢沟);开好厢沟、腰沟和围沟,围沟宽30~35厘米,厢沟、腰沟宽20~25厘米,深15~20厘米,以利于排水降渍,为播种创造适宜的土壤环境。
2.播种时间。重庆可于3月上旬至4月上旬播种(一般在5~10厘米土层最低温度稳定在12℃为标准),太早容易遭受早春冻害,太迟由于营养生长时间较短,不易夺得高产。渝西浅丘平坝区如合川、铜梁、大足、永川、江津等地,可于3月上旬播种;渝东北、东南山区一般在3月中下旬播种,除高寒山区可以适当推迟外,播种期最迟不应超过4月上旬;有地膜覆盖播种期可提早10天。春玉米在安全播种期内抢晴天播种,应尽可能提早播种,使花后的灌浆成熟处于较好的气候条件,躲避高温,利于养分积累,获得高产。播种出苗后及时视察出苗情况,做到苗齐﹑苗全﹑苗壮。
结合各地种植习惯,可采用育苗移栽或直接播种,育苗移栽的方式有肥球、方格和营养盘等。成苗后可双株或单株定植。叶片平展、果穗大的品种可适当稀植以利大穗夺得高产,一般每亩种植2600~2900株;紧凑中穗型品种可适当密植,亩植2800~3200株。
玉米的施肥方法要根据气候条件、种植密度、土壤肥力水平、施用肥料的种类而灵活应用。一般每亩用纯氮17~20千克,基肥要施足,追肥要适量。一般来讲,磷肥、钾肥可作为底肥一次性施入,施肥应做到氮﹑磷﹑钾肥与有机肥科学配合施用。氮肥要分次施加,其中底肥占40%,苗肥占20%,攻苞肥占40%。建议施底肥采用随旋耕机施肥,如果地表撒施应再翻入土中。追肥一般采用沟施或穴施。深度在5厘米以上,离苗10厘米左右,注意不要烧苗。追肥时应结合天气,做到看天施肥,提倡施用复合肥。
①施足底肥。亩施1000千克腐熟厩肥或30千克玉米专用复合肥。
②轻施苗肥。幼苗出土后,于三叶、四叶一心期间、定苗,追施苗肥5~10千克尿素或尿素3~5千克、复合肥(氮∶磷∶钾=15∶15∶15)15~20千克,并进行第一次中耕。
③重施攻苞肥。高产之关键在于攻苞肥,于小喇叭口期视玉米长势亩施10~20千克尿素、20千克复合肥(氮∶磷∶钾=15:15:15),同时进行中耕、培土。
④酌施“粒肥”。根据玉米生长情况,在后期酌情增施“粒肥”,一般亩施5~15千克,以复合肥、钾肥为主。
地下害虫种类主要以金针虫、蝼蛄、蛴螬、小地老虎为主,其对玉米产量影响很大。可在玉米播种前,每亩用50%辛硫磷乳剂0.25升,拌和细土25~30千克,制成毒土,均匀撒施于地面,并随即耕翻入土。
重庆地区玉米病虫害主要有大小斑病、纹枯病、茎腐病、玉米螟和草地贪夜蛾等。玉米大小斑病防治,可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4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50%复方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隔10天左右一次,连续防治1~2次。防治玉米纹枯病,可于发病初期喷洒1%井冈霉素0.5千克对水200千克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也可用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农利灵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喷药重点为玉米基部,保护叶鞘。玉米螟防治可采用灯光诱杀、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措施。化学防治上,在玉米心叶末期(5%抽雄),将40%辛硫磷乳油配成0.3%颗粒剂,撒在喇叭筒里。近年来草地贪夜蛾时有发生,可采取高效安全的物理诱杀或生物防治措施,化学防治上可使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茚虫威、四氯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等药物。
成熟后及时收获、脱粒,晾干后贮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