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是榨菜的发源地之一,特别是地处渝东新城的涪陵,因其独特的立体气候条件,孕育出涪陵榨菜这一特色优势产品,被誉为中国榨菜之乡。1月19日,在重庆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坚持城乡融合发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专题记者会上,市政协委员,涪陵区水利局局长刘彩介绍,2024年全市榨菜全产业链产值超过480亿元,榨菜鱼、榨菜火锅、榨菜月饼、榨菜咖啡等风味美食深受欢迎。
围绕三产融合做“大”产业
重庆是世界最大的榨菜原料基地,全市青菜头面积稳定在196万亩左右、占全国60%,品牌种植区129万亩、占全市66%。全市青菜头总产量稳定在418万吨左右、占全国63%,全市年产销成品榨菜140万吨左右、占全国70%以上,拥有涪陵榨菜、乌江、餐餐想、鱼泉等5件“中国驰名商标”。
涪陵榨菜品牌价值达379亿元,居全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排行榜首位。全市榨菜产品覆盖全国各地,并出口远销80多个国家和地区。
围绕助农增收做“富”产业
依托全市100余家榨菜精深加工企业和涪陵榨菜集团、鱼泉榨菜集团等3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企业+合作社+农户”榨菜产业联农带农模式,带动70万农民种植青菜头,增收32亿元。
涪陵区创新建立“一个保护价、两份保证金、一条利益链”榨菜利益联结机制,实行“保护价+随行就市”价格调节,推行“就高不就低”原则,引导农户与合作社签订保护价收购协议,全区70%以上青菜头种植基地实施订单化种植,有效避免“菜贱伤农”现象;农户向合作社、合作社向企业交纳履约保证金,确保青菜头种植和收购的稳定;全区现有榨菜企业40家,榨菜生产股份合作社197个,入股农户近2.1万户,人均榨菜纯收入3300元以上。
围绕乡村发展做“旺”产业
近年来,全市深挖榨菜产业潜力,打造“榨菜+”发展模式,推动多业态深度融合、协同发展、整体跃升。围绕榨菜产业打造现代农业科普教育基地、观光体验示范园等特色项目,建成榨菜主题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位于涪陵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区的江北街道二渡村,种植青菜头3000余亩,将榨菜文化与田园风光相融合,发展“榨菜+乡村旅游”“榨菜+科普研学”等业态,带动村集体经济收入210万元以上,被誉为“世界榨菜第一村”,荣获重庆市首批乡村振兴示范村、重庆市美丽宜居乡村等荣誉称号。
当前,全市正着力推进榨菜高质量发展,加速打造全球泡(榨)菜出口基地。刘彩表示,“未来,将继续走好‘科创+’‘绿色+’发展路子,推动榨菜产业向品种多样化、种植机械化、加工智能化、产品多元化、品牌国际化发展,让更多群众参与到榨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中来,把‘青疙瘩’变成含金量更足的‘金疙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