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推荐 > 正文

重庆加快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治理 北碚区油坊河水质预期将提升至准Ⅳ类

发布日期:2024-01-16 21:42 来源:视界网/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

污水横流、蚊蝇滋生、臭气熏天,部分地方出现“黑水塘”“臭水沟”……农村黑臭水体成为农村居民房前屋后的烦心事。为解决这一家门口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重庆结合山区库区、山地丘陵的特点,提出到2025年底实现农村黑臭水体“全面清零、全域创建、长制久清”总目标。

记者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1月16日,重庆市农村黑臭水体清零区县创建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现场推进会在北碚区召开,旨在以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为小切口,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大场景”,高水平建设巴渝和美乡村。

“臭水库”正在嬗变成“美丽湖”

640.png

油坊河湖库培植水下森林,构建良性水生态系统,提升水环境质量。 北碚区生态环境局供图

油坊河是黑水滩河一级支流,流经静观镇、水土街道、复兴街道,最终汇入嘉陵江。此前,由于沿线场镇污水收集系统不完善、雨污管网错接、局部雨污合流以及沿岸种养殖污染、河道底泥释放等,油坊河有2000米左右水体常年出现水体黑臭、泡沫滋生等现象。油坊河末端因农业灌溉筑坝蓄水形成的湖库,也随着城镇化不断发展,上游生产、生活污水排放量增加,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发黑发臭。

为给油坊河“刮骨疗毒”,北碚区全面启动了油坊河流域治理。采取前端截污控源、河道清淤疏浚、沿岸建设生态缓冲带、生态湿地等措施实施有效治理,“监测显示,油坊河水质已经从劣Ⅴ类提升至Ⅴ类,后期生态修复后将全面消除黑臭,预期水质将提升至准Ⅳ类。”北碚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而在油坊河末端湖库,北碚区将湖库尾端、油坊河入库段规划为生态修复区。根据河流水系、岸线分布情况,将生态修复区划分为陆域环境改善区和水域环境修复区,通过水体生态修复、陆域环境改善,提高水环境质量。“比如,在水深不超过1.5米的区域培植水下森林,并在沿岸建设生态缓冲带,削减入河种养殖污染负荷,透明度有望达到1.2米。”该负责人介绍,目前,油坊河末端已完成部分内源清淤工作,淤泥就地回用于生态湿地建设。

油坊河末端湖库有个好听的名字:“美丽湖”。这既是对该湖库的美好期许,更是北碚区立下的“军令状”。“我们相信,经过综合整治后,此处群众的人居环境将得到显著提升,房屋也将变成‘湖景房’。随着环境的持续改善,游玩市民增多,居民也可以发展旅游业,打造农家乐、乡村民宿等本土产业,真正地让乡村颜值变产值。”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一键开启资源化“智用”模式

“房前屋后”的“小事”解决了,要杜绝清水返“黑”,巩固黑臭水体治理成果,北碚区从源头入手,解决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进一步推动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

2021年5月,北碚区静观镇素心村建成投用3套集中污水处理设施、1套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和1套资源化利用设施,日处理能力150立方米,有效解决了素心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问题。

而北碚区静观镇素心村黄家湾居民点已实现了资源化“智用”模式。该居民点生活污水管网覆盖率约90%。资源化利用前,居民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放,在居民点房前屋后形成黑臭。

“黄家湾居民点人口集中,土地充足,居民将生活污水转移至菜地、农田,作为肥料进行资源化利用的意愿充足。”北碚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出现了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农村生活污水作为废料进行还田还土的传统方式逐渐被化肥代替,农村生活污水难以有效及时利用,在居民点周边形成黑臭沟渠。

“黄家湾居民点资源化利用设施通过对农村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再采用喷灌的方式还田还地,打通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最后100米,达到节省人力、及时利用水肥的目的。”上述负责人介绍,该模式还配套了自动化控制系统,可通过手机APP自由选择对居民影响最小的时段进行浇灌,突出了因地制宜、就地就近、智管智用、生态循环的治理原则。

锚定农村黑臭水体清零目标,建立长效机制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作出重大战略部署。2023年7月,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要求,今后5年要基本消除城乡黑臭水体并形成长效机制。11月,市生态环境局、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委、市城市管理局、市水利局、市农业农村委、市乡村振兴局、市供销合作总社12个部门联合印发《重庆市农村黑臭水体清零区县创建工作方案》,提出按照“以创促干、以奖促治、动态清零”工作思路,全域全面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治清零区县创建,推动解决农村突出水环境问题。

朝着目标奋进,重庆针对农村黑臭水体“问题在水里、根源在岸上”这个特征,开始因地制宜、综合施策。永川区,采取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生态修复等措施,小竹溪大碑段、卫星湖街道水花基地实现河水清澈、花香四溢。梁平区,探索实践“5653”工作法,新盛镇涵洞外小河沟实现水清岸绿、群众满意。涪陵区,结合农业生产需求,采取集中资源化利用模式,有效解决大范围、长距离用水用肥等问题……

截至目前,39个涉农区县(渝中区、两江新区除外)共排查建档农村黑臭水体1102个(条、段)、面积280余万平方米。通过前期国家试点,初步探索了治理方法和路径,累计完成54个(条、段)水体治理,消除黑臭面积31余万平方米。已建成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1700余座,处理能力17.8万吨/天,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持续提升。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清零区县创建工作,并实施深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动。各区县、市级相关部门要锚定清零目标不动摇,坚决打好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这场硬仗。坚持标本兼治,统筹岸上—岸边—水里,既要实现水体短期内消黑除臭,又要彻底根治相关污染源,确保长制久清。坚持精准治理,按照“一水一策”要求,针对性采取截污控源、清淤疏浚、水网连通、生态修复等一种或多种治理措施。坚持分类治理,根据农村生活、农业生产、工业污染源等属性,实施农村黑臭水体清淤疏浚、乡镇污水治理提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规模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水产养殖尾水治理、种植业面源污染治理、小微企业排污监管、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美丽幸福河湖建设“九大行动”,系统解决农村突出水环境问题,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助力巴渝和美乡村和美丽重庆建设,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市域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