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推荐 > 正文

20.6万亩“冬闲田”变“增收田”

发布日期:2023-12-22 10:17 来源:大足区融媒体中心

“秋冬种”农业是全年扩大粮油、蔬菜等作物种植、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一季,是利用“冬闲田”,扩大冬季农业生产的重要举措之一。近年来,大足区有效提升土地利用率,让“冬闲田”变“增收田”,20.6万亩的“冬闲田”实现循环利用、绿色发展,使经济作物与粮食生产双丰收。

在距离大足区铁山镇高速下道口仅几百米的稻虾综合种养基地,200亩的冬虾在市场上走俏。有了养虾技术的支撑,工人们在田野间有序地种水草、撒饲料,为小龙虾提供了充足的食物,营造了良好的养殖环境。

7b38aa94dcb576014dde849a77b147fb.jpg

稻虾综合种养基地。(熊敏秀 摄)

“铁山镇水稻种植面积16000亩,水稻收割以后,利用空闲时间,我们从事小龙虾养殖和中药材种植,综合利用面积13000余亩,综合利用率达到了百分之八十以上。”铁山镇党委委员、宣统委员陈巍介绍道。

走进重庆泉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中药材种植基地,一株株绿油油的川芎长势喜人,给冬季的田野穿披上了绿装。技术指导员在一边细致地介绍着拔草的注意事项,工人们则细心地拔除地里的杂草,避免过多的养分流失。

219dec5ad501b6323e943d68c1b56110.jpg

工人们在田野间除草。(熊敏秀 摄)

据了解,每年的8月,基地负责人便会将1000亩的稻田翻整,为合理利用冬闲田做准备。9月份种下川芎,来年4月下旬便可收获,水稻也能在5月份到来时完成插秧工作,确保了稳粮增收工作有序推进。“亩产的川芎制成干料约为800斤,1000亩的利润也超过了600万元。”陈巍说。

近年来,大足区积极推进稻田综合利用基地建设,通过大力推广良种良法、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行绿色生产、创建生态品牌等方式提高稻田综合利用率。同时,大足区还创新种养模式,增加复种指数,积极发展秋冬季粮食生产和稻渔养殖,有效提高了“冬闲田”的利用率。

“大足区现有稻田45万亩,今年利用冬闲田种植冬油菜12万亩、冬菜3万亩、中药材0.5万亩,发展稻渔养殖5.1万亩,冬闲田利用率达45.7%。“大足区农业农村委负责人说,下一步,大足区将积极响应国家稳粮扩油生产政策,充分利用好冬闲田,壮大“稻+”产业,进一步实现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